入夏以后,一些常把“养生”挂在嘴边的人又开始忙碌了,各种绿豆汤、苦瓜饮、金银花茶轮番上阵,还美其名曰“去火”,岂不知,没搞清楚自己的体质胡乱吃这些降火的东西,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小满节气过后,万物的生长最为茂盛,人的生理活动也最旺盛,这个时节,人体消耗的能量最多,所以此时最宜“清补”,才能使五脏六腑不受损伤,盲目地泻火只能使一些偏凉的体质更加虚损。再者,夏天的高温高湿也容易滋生一下疾病,因此,小满过后,养生要做好这7步。
1.饮食宜清补
小满过后,各地的高温天陆续到来,雨量增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麦在这个时候已经长满而未全熟,故名“小满”。此时人的新陈代谢最旺盛,需要丰富的水分,因此饮食上除了要清淡以外,还应该多喝粥、多饮汤。
同时,夏季出汗多,多种微量元素也会随着汗液排出,除多喝水以外,还要尝试各种补水方法,人的消化功能变差,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各种应季的蔬果就不错,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补水。平时肠胃有积热、经常便秘、口腔溃疡的人还要多吃“苦”,不妨吃些具有清热、通便、开胃作用的苦味蔬菜。
2.注意防晒
夏天太阳光很足,人在阳光底下活动,很容易被晒伤,所以不论男女,都要注意防晒。一般来说,遮阳伞、防晒霜是必备的,尽量减少裸露在外的皮肤,防晒霜的防晒指数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防晒指数高的防晒用品更容堵塞毛孔,不利于汗液排出,因此,根据需要防晒的时间和所在地的紫外线强度,选择适合的就行。
3.预防皮肤病
夏天天气闷热潮湿,是皮肤病的高发时期,高热高湿很容易引发风湿、湿疹或脚气病。预防这类疾病,首先饮食要忌辛辣,少吃油炸食品,以清淡、清爽的素食或炖、煮的肉类为主,常吃清热祛湿的食物。
夏天更要注意清洁卫生,凉席在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并拿到太阳下暴晒过,以免收藏了两季或三季后细菌超标。使用过程中也要经常拿出去晒一晒,保证凉席干燥,因为潮湿环境下更容易滋生细菌。
这个时节也容易爆发风疹,一般来说,肠胃有积热者,容易感染风邪导致风疹,这类人群首先要时常清热去火,平时少吃鱼、虾、蟹等容易过敏的食物,饮食太过滋腻也会生湿气,体湿就会生热,引发皮肤病。
4.预防“寒症”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盛夏防暑、长夏防湿,同时注意保护身体的阳气。夏天防热是常识,但是过度贪凉也会使身体的阳气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疾病。防止贪凉,首先要分清体质,本文开头说的那些有清热降火功效的东西,一些体质本来就寒凉的人就不能吃了。其次,年轻姑娘们喜欢穿露脐装,男生在家里喜欢光着膀子,切记这样的穿着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
其次,要预防空调病,不要过长时间处在空调房内,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7℃,在感觉到凉意时,要起来活动一下关节,以加速血液循环。使用空调的房间也要保持适量通风,老年人、孩子和关节不好的人最好穿长袖、长裤。在出汗后不要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因为出汗会使毛孔变大,此时吹冷风会是风寒邪气迅速进入体内,造成头痛、头晕等症状,还容易感冒。
5.预防中暑
中暑在某种角度上并不是偶然,天气热是一方面原因,人体有“内热”才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长期饮食不规律、熬夜,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都容易产生内热。中暑也不是不可规避的,做好以下三点可以有效防暑。
多喝温开水,注意,是温开水,不是凉开水,饮料并不能代替水的功效,反之,饮料喝多了也能生痰,加重内热。多吃应季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如果出现失眠、口舌生疮、便秘等症时,可以熬些绿豆汤清热去火。忌食油腻辛辣的食物。生活规律、适量运动。不要熬夜、昼夜颠倒,运动要选在清晨、傍晚天气相对凉爽的时候进行。
6.养心防燥
夏季宜养心,当气温升高时,人体汗液增加,血黏度会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这时,要多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饮水能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心脏的养护。而且,天气热人就容易急躁,所以热天更要注意调节好情绪,保持淡泊的心境,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尽量冷处理,越急躁越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7.多按揉足三里
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夏天阳气自然流失会加快。另外,夏天人们多食冷饮,吹空调也多,很容易受寒湿邪气侵扰。所以,夏天多按揉足三里,可以养护阳气,缓解贪凉造成的肠胃不适及小腹胀痛。常用的方法是用拇指在足三里处垂直按压,感到酸麻后打圈轻揉,持续数秒后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