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妆品上的成分都是真实、完整的。
我们国家明确规定,年6月17日以后生产的化妆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注化妆品的全成分,如果正装产品的内外包装上都没有成分表信息,该产品很有可能并非合规备案销售的产品。
2、化妆品的成分按其在配方中的含量由大到小进行顺序,但不是所有的成分都是按照含量多少排列的。
化妆品成分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中的含量越高。例如,水和甘油是大多数化妆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剂,在许多情况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它一般在成分列表的最靠前的位置。对于在产品中含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在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可以任意排列顺序,也就是说,这类成分之间可以不分先后。
3、防腐剂不可怕,没防腐剂才可怕!
防腐剂主要是杀灭或抑制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去控制带入微生物,但是并不是百分百不会带入微生物的。如果没有防腐剂,化妆品中有大量的水分和糖类等营养物质,是会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的,这些化妆品涂抹在脸上,会导致皮肤表皮的菌群出现失衡,从而导致皮肤疾病的,而且我们国家对允许使用的防腐剂在使用剂量上是有严格限制要求的。例如:国家药监管理局18年9月1日发布的相关文件中,规定甲基异噻唑啉酮(一种防腐剂)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这么少的剂量,是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损害的。
4、酒精没有那么可怕!
化妆品中添加的酒精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专用酒精,不需要为此而过度担心。当然你皮肤天生对酒精过敏就别用啦!
5、矿物油、硅油不是洪水猛兽,这两种成分比较单一,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它最大确定就是有点“闷”。
6、标明不用卸妆的防晒产品也要卸妆。
虽然一些标明不用卸妆的防晒,其油溶性成分比较低,但其含有的粉体也是附着力比较强的,如果残留在皮肤上,对肌肤仍是有一定的伤害性。
---------------------------------------产品篇---------------------------------------
1、特殊用途化妆品都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没有的需警惕,当心“挂羊头卖狗肉”!
2、企业产品质量标准都高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不要担心产品质量。
标准号有以下几种GB/T表示国家推荐标准,QB/T表示轻工行业推荐标准,DB××/T表示地方推荐标准,Q/×××表示企业内部标准。
3、打着国外进口的产品,不一定就是来自国外。
外资品牌在我国国内销售的化妆品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产于外资品牌本国的产品;第二类属于OEM产品,第三类是ODM产品。其中OEM和ODM产品都产自国内,由外资企业委托的在华企业所生产,而外资企业只全权负责市场运作和产品营销。
4、色素一般以着色剂的编号(即索引号)进行标注,如“CI”,如果没有编号,可以采用着色剂的中文名称,如“颜料*”。
5、化妆品不是药品,化妆品护肤,药品治病,靠化妆品治病是不靠谱的。
化妆品一般是妆字号,药品一般是械字号,使用化妆品的目的主要是起到清洁、保护、营养和美化等护肤作用,而使用外用药品是为治病,外用药品作用于人体后能够影响或改变皮肤结构和功能,而化妆品不能。有病还是要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