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品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备战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03单元物质构成的
TUhjnbcbe - 2022/4/7 19:07:00

化学好教师给大家分享备战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文末可下载!

一、单选题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2.某药品的说明书上有以下内容:本药品每片含有锌20mg,铁36mg,钙mg,这里的锌、铁、钙指的是()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3.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不同的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酸根离子不同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

A.物理性质

B.元素组成

C.微观结构

D.用途

5.锇是密度最大的金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锇元素的相关信息,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锇的原子序数是76

B.锇属于非金属元素C.锇的元素符号是Os

D.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

6.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7.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B.水

C.氯化钠D.铜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9.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数量增多

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10.“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二、多选题

11.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A.②和④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1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空隙C.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1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14.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冰能融化

B.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上可以观察到气泡C.墙内开花墙外香

D.各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溶液总体体积小于20mL

三、填空题

15.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A属_______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A原子通过得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16.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的.

17.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1)m(Na)________m(Na+);

(2)r(Cl)________r(Cl-);(3)r(Na)________r(C1);

(4)r(Na+)________r(Cl-)。

18.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构成粒子,其符号为________;某同学在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时,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⑴体温计中的水银是由________构成的。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构成的。⑶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四、解答题

20.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改变了吗?能否谈谈你的认识.

五、实验探究题

22.小英同学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如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蓝墨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________(填序号)①用滤纸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度不同;③粉笔和酒精一定会发生化学反应

(3)上述实验还可以说明分子在运动.请举一例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A

元素的概念

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这里的碘、钙、硒、氟指的是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

2.C

元素的概念

解:某药品的说明书上的“锌、铁、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铁、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锌、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A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人体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救援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不同的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酸根离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B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A、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错误.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C、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微观结构不一定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错误.D、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用途不一定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用途不同,故选项错误.故选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5.B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锇的原子序数为76,故正确;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则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锇的元素符号为Os,故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故正确.故选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6.D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钠,故选项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a,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

7.B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8.B

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硅是“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故答案为:B。“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除外;“气”字头的是非金属气态元素;“石”字旁的是非金属固态元素;“氵”作偏旁的是液态元素。

9.B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改变的分子间隔,此项错误;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体积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此项正确;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分子数目没有增加,此项错误;D、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和分子碰撞频率减小没有关系,此项错误.故选B

10.C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A、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A不正确;B、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故B错误;C、分子在不断运动,粽子中含有的香气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C正确;D、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D错误.故选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二、多选题

11.B,D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所以①③④都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而②最外层电子数是2,表现为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活泼.故选B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判断.

12.B,D

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A不符合题意;B.大豆与小米用肉眼能看到,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符合题意;C.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D.热胀冷缩——分子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A.根据分子的热运动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不能用肉眼辨别即可解答;C.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大小不会变化进行分析。

13.B,E

从图示看: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原子,A不符合题意,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丙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从一种单质变为另一种单质,B符合题意;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分,D不符合题意;该化学反应中,经过配平方程式看出: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E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E。模型题关键是根据模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4.A,D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A、冰雪化成水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分析,分子之间间隔变化了;与分子间隔有关,故此选项正确.

B、稀盐酸倒在大理石可以观察到气泡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和分子间隔无关.故此选项错误.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运动,和分子间隔无关.故此选项错误.D、mL的水与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mL,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故混合后体积变小.与分子间隔有关,故此选项正确.故选AD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间都有间隔,气体的分子间隔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间隔比较小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了解分子的定义和分子的特性.

三、填空题

15.16;6;非金属;S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圆表示原子核,圆内数值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由于图中圆内数值为16,即表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则为硫元素,符号为S;距核最远的层称为最外层,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的,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根据图示,该原子最外层上数值为6,即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则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写作S2-。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氢原子和氧原子;碳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1)氢原子和氧原子;(2)碳元素和氧元素.(1)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17.≈;;;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因为半径越小,对电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外围的电子数就越多;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1)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m(Na)≈m(Na+);(2)因为Cl离子比Cl原子多了1个电子,所以Cl离子的半径大于Cl原子的半径;r(Cl)<r(Cl-);(3)根据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可知:r(Na)>r(C1);(4)比较离子的半径大小:第一看离子核外电子层数,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第二,如果电子层数相同,看核电荷数,核电核数越大对外界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半径反而越小。Na+只有两层电子层,Cl-有三层,因此:r(Na+)<r(Cl-)。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本题难度较大。

18.Na+和Cl﹣;偏大

解: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某同学在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时,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Na+和Cl﹣;偏大.根据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解答.

19.汞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物质的微粒性

(1)体温计中的水银是金属,由汞原子构成;(2)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属、非金属固态单质、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气体、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分子构成;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四、解答题

20.解:因原子和分子都是微观粒子,都能构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而分子可分,故答案为: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有:①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②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③分子和原子质量都很小,但仍有质量.④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⑤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⑥分子和原子都有可分性,又都具有不可分性.⑦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相互作用.不同点有: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②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一般来说不能独立存在.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具有很多的相似点,不同点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它们在化学变化中变化不同.

21.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微粒,但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而原子不变.故答案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而原子保持不变.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要从概念和微观上来认识它们.

五、实验探究题

22.(1)混合物(2)①②(3)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1)蓝墨水是有颜料和水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因此蓝墨水是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2)实验前蓝墨水在一个位置,实验后变成两个位置(蓝色位置和紫色位置),说明蓝色物质和紫色物质在酒精中运动速度不同,故答案为:①②.(3)分子之间有间隔,例如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故填: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1)蓝墨水是有颜料和水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因此是混合物.(2)实验前蓝墨水在一个位置,实验后变成两个位置(蓝色位置和紫色位置),说明蓝色物质和紫色物质在酒精中运动速度不同.(3)根据分子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下载方式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战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03单元物质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