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是世界上
最复杂的服务业之一
一趟往返的航班
就需要百多人分工合作
时光走过百年
民航业也发展了很多变化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民航有哪些改变?
买机票
上世纪70年代上世纪70年代,坐飞机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要想坐飞机,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坐飞机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人,那时的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而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
二十一世纪年移动互联时代来了,一个手机搞定万般事!如今,大家的手机里都会有一款机票预订App,坐飞机也不再是奢侈的事情,选择出发、到达城市、航班、付款,一张机票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订好了。
候机楼
上世纪70年代首都机场候机楼是上世纪7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是那个年代最先进的候机楼。那时没有廊桥的概念,旅客沿着停机坪步行登机。图为乘务员帮扶抱孙子的老人旅客登机,据了解,这是飞往上海的航班,背景后面的两架飞机是波音和伊尔-62。
二十一世纪年现在的候机楼,就不用多说了,步行距离短、交通中心和候机楼上下复式叠加、候机楼内中空复式、混流设计、商业布局……都是世界顶级的。有的地方航站楼和高铁站结合,简直精妙绝伦!
客机
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民航先后从英国、苏联和美国购入三叉戟、伊尔-62、波音等大型喷气客机,中国民航进入喷气机时代。旅客只能通过舷梯上下飞机。(图自画册《国门印记》)
二十一世纪年据统计,截止到年6月30日,我国一共有架民航飞机,约95%都为客机,其中大部分为空客和波音,还有部分国产客机。
空姐
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民航乘务员两条又长又粗的大辫子是当年美女们的标配,如今看来既减龄又亲切。那时,中国空姐的服装无论在样式还是在色彩上,也都很朴实,与国际上先进航空公司相比有很大差距。
二十一世纪年现在的空姐,不管是美貌、气质、技能。服务,都赶超国际,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她们飞行在多航线,肩负着飞行的使命,着装也较为低调、高雅,整齐、干练,亲和力满满。
服务
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飞机上会送旅客一些纪念品,什么茅台酒、熊猫烟啊,这些都曾有的。年开始,乘坐中国民航国际航班的旅客可免费获赠茅台1瓶。后来,茅台不给“打包”带走了,改为免费喝,只可惜啊,免费的茅台80年代末就停止供应了。
二十一世纪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乘机不仅更便利,服务也相当周到,各种婴儿餐、软餐、生食果蔬餐……为了给乘客带来便利和舒适,航空公司也推出很多服务,航空小月饼等。
但是有一点不同,现在,在中国境内乘坐民航班机,酒类物品不得随身携带!但是只要酒类物品的包装符合民航运输的有关规定,可以作为托运行李运输。
综合整理自民航简报、航英空乘、停机坪、航空知识官方网站、中国民航、文史天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
空乘专业全国统一招生院校报名热线已启动
--
扫码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