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节气。
鸿雁来,玄鸟归,西风起,白露凝。眼看大自然又要翻过一页了。
暑气开始消散,据说古时有白露时节“收清露”的习俗。《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瘦身养颜,露水好像拥有非常神奇的功效。
而若从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的物理角度看去,浪漫感全失,竟毫无意趣了。因此,收清露,更像是人与自然交流互动的一种“仪式感”。试想,收露之人早早起来,穿梭于花树草木之间,小心翼翼收集起那一颗颗如珠如玉的水滴,然后煎服细品,本就是五感投入,与自然的深度交融。
“紫薇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管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望仙门(宋晏殊)紫薇花从盛夏开到秋初,一团锦簇,在细挑的枝梢上招摇,晏殊的这句词,正合今日。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白露入秋,正好赏这一园紫薇花。紫薇花从深粉、淡红到浅紫、月白,颜色缤纷,花期数月,开得热热闹闹经久不衰,又得名“百日红”。因此,常有叹“花无百日红”的,可以来看看紫薇花。
角落里只要有几株紫薇花,那块地方就不会冷寂。
初秋的阳光依然耀眼,抬头就能看到头顶的花枝,团团簇簇的,分割着天空,形成特别的图案。
夕阳斜照时,倚欄而望,“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庭前紫薇盛开,恍惚间觉得,盛夏光景依旧。
月钩初上时,紫薇花影映壁,婀娜摇曳。俯看小池,波光浸月,落瓣无声。有紫薇花相伴的秋夜,不会孤独。
在古代星座体系中,紫微垣是天帝的所在,唐朝引申为皇帝所在的都城,后来的“紫禁城”就是来源于此。那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而中书省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因此又称为紫微省。“紫微”和“紫薇”同音,于是皇宫、特别是中书省里紫薇花就栽得特别多。
杜牧曾在中书省任过中书舍人,因此被人称为紫微舍人杜紫薇。江州司马白居易回到京城后,也任过一段时间的中书舍人,于是他在一首《紫薇花》的诗中,自称是紫微郎: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值班枯坐,对花写诗,古人上班“摸鱼”也是如此雅致。
仕途与*局,缭绕于心,诗人郁郁。不久后他离开京城去了杭州任上,然后是苏州,那时已是年逾五旬知天命了,又得了一首《紫薇花》: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时光荏苒,紫薇郎变成了紫薇翁,心绪却平复了太多。一样的紫薇花,已经有了不同的含义。不争春色,不畏酷暑,独自花开百日不衰,象征着不媚俗流,坚持本心的风骨,诗人一生起起伏伏,阅尽风波,也终于走到了月明栏下的透彻与怡然。
秋风起,紫薇枝上露华浓,也愿自己本心仍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