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题,今天上热搜了
不了解的可以看这个视频
《美国医学会杂志》5月6日发表文章称:常见防晒霜的有效成分需要进一步检测,还不能确保安全。研究在母乳、羊水、尿液中都能发现有防晒剂成分存在,这证明某些成分被人体吸收的水平过高,而这些成分目前还不能确保安全。
视频里提到的几个成分:
二苯甲酮衍生物、阿伏苯宗
奥克立林、亚苄基樟脑衍生物
尤其指出了二苯甲酮衍生物,
是其他3个的被吸收率的50-倍。
新闻一出,好多人都被吓得半死。
不是天天给我们洗脑要防晒吗?
你们这些博主要害死我们呀!
不不不,我们来仔细看这篇报道。
它是发表在JAMA上的一篇研究:
24个健康受试者,涂4种化学防晒中的一种。按照推荐剂量2mg/cm2,
涂抹全身75%的皮肤,每天4次。在室内环境下,连涂4天。最后得出的结果:
测试中一些防晒成分会进入体循环。
并没有说进入体循环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危害,
只说具体危害还要进一步测试。
他们自己的文章后面也说了:
实验结果不代表你就应该不涂防晒霜。
其实我感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
是想提醒研究人员,在防晒霜的研发过程中,
应该更加慎重全面地对成分做安全测试。
实验的用法,完全不日常
正常生活中,用不到这么大的剂量
而且化学防晒剂在太阳下会分解
(所以才说要补涂嘛)
可是实验对象都在屋里待着
况且现在还有很多新型防晒剂,
比如我前两天提到的(戳我阅读)
UvinulAplus/T、TinosorbS/M
都不容易被吸收,而且在肌肤上也不易过敏
此外,还有很多新的阻断技术
减少皮肤对防晒剂的吸收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引起恐慌
二苯酮这个成分,安全性确实不高
我国要求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含二苯酮-3
(比如雅芳鸳鸯锅眼霜),
这成分也一直是孕妇要避开的。
大家如果实在害怕,
可以选择纯物理防晒
novmilkspf32、城野医生小熊防晒
eltamdSPF41、怡思丁baby防晒
还可以选择硬防晒
我也写过合集(戳我阅读)
我自己买了迪卡侬防晒衣,防晒袖套
uv弹力防晒面罩、ohsunny防晒帽
护肤,我怎么舍得你花冤枉钱
上期阅读:这东西,贵20块就是不一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