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热
正午的日头也越来越高
很多人在外出时
为避免被晒伤
会选择各种方式进行防晒
所以
防晒霜
也成为很多人夏季的必备品
但最近
一则关于“防晒霜或含有有害成分”的消息
登上微博热搜
美国权威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的由FDA支持的一项研究显示:
研究人员为了确定4种市售常见防晒剂的活性成分(阿伏苯宗(Avobenzone)、羟苯甲酮(oxybenzone)、奥克立林(octocrylene)及依莰舒(ecamsule))是否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让24名健康志愿者,连续4天每天涂抹4次防晒产品,且控制用量:覆盖全身四分之三的皮肤,每平方厘米涂2mg。
最终结果显示,受试者血液中四种化学成分都超过了FDA此前建议的0.5ng/mL这一血浆浓度阈值。其中,羟苯甲酮在人体中的吸收水平比其他三种成分高出50~倍,可达到.6ng/ml。
消息一出
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和疑问
防晒霜是怎么进入血液的?
防晒霜以后还能不能用呢?
快一起来看看
防晒霜是如何进入血液的?
皮肤本身就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透皮吸收,这也是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科学依据。
虽然相对口服或者静脉给药效率要低得多,但只要药物剂型合适,就可以渗透入角质层细胞,再经表皮其他各层到达真皮而被吸收。
还可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被吸收,最终都会通过皮下的毛细血管,多多少少进入血液循环。
防晒霜还能用吗?
虽然本次的研究发现,大剂量的涂抹防晒霜会导致血液中的成分浓度超过安全阈值,但是这只是极端情况,按照这个实验中的用法,每个人每天几乎要涂g的防晒霜!
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防晒产品多为30毫升、50毫升装,哪怕是超大装毫升,也只不过够一天涂抹的量,在实际生活中,几乎不会有人如此操作。因此这个实验结果并不具备生活指导意义。
从第一支防晒霜问世至今70多年间,防晒霜经历了不断改良,这4种成分都是通过FDA近乎严酷的繁琐审核,其本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有相当保证的。
防晒霜都有哪些利与弊?既往研究防晒霜危害的文献认为,化学防晒剂在长时间的光照下,往往会产生能量较高的自由基。自由基有损伤DNA、氧化脂质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肌肤老化的原因之一,这也是防晒霜最大的安全隐患。
而这次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防晒霜中的成分有可能以较大浓度进入血液,虽然还没有研究证明这会对人体有害,但这却值得FDA的注意,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让大家不要用防晒霜了,因为它对于皮肤的利是更大的!
皮肤真正的敌人是紫外线,它会让皮肤老化,肤色暗淡。长期在烈日下活动,遭受阳光紫外线照射的头、面、颈及手背等身体暴露处易诱发皮肤癌。为了降低上述的风险,日常使用防晒霜依然是大有裨益的。
相对于紫外线来说,只有比较少的防晒成分容易通过角质层直接接触到皮肤,或者进入血液。因此防晒霜产生的自由基也好,活性氧也好,其产生的量和危害性都低于紫外线直接照射对皮肤产生的危害。所以防晒霜还是要涂的。
如何科学防晒?
说到防晒产品的选择,很多人可能会头疼,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首先,从防晒原理上来看,防晒产品可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以及两者相结合的。
物理防晒是通过反射紫外线来起作用,对皮肤负担小,尤其适合儿童使用,也适合敏感肌肤。常见的成分为氧化锌,二氧化钛等,但存在的问题是较为厚重油腻,可能会堵塞毛孔而导致痘痘。
化学防晒是化学物质与细胞结合,吸收紫外线后再以较低的能量形态释放出来,优点是颜色自然,肤感较好,但部分人可能会过敏,而防晒效果也相对较弱,日晒一段时间后需要补涂。
在这次FDA的实验中,主要是针对化学防晒成份。因此,如有担心可以选择偏物理防晒的产品。
以上所说的是防晒霜,除了它,还可以选用遮阳伞来防晒,遮阳伞伞面使用特殊的防紫外线涂层,一把专业的阳伞能够遮挡95%以上的紫外线。
选择外面为浅色里面为黑色的阳伞,外层反射阳光,内层吸收漏网的光,此外防晒衣,宽沿帽和墨镜等防护措施也是硬防晒的可行之道。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随时都有,即使阴天和冬天也不可放松警惕,大家应主动避免在早上10点到下午2点间在阳光下活动,因为此时段内的紫外线是全天里最强的。
因此
针对实验中
防晒霜会渗入血液的问题
大家不必恐慌
想涂防晒霜的
可以麻溜儿涂起来~
大家都在看
习近平: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是愚蠢的今天,最高法公布了国家赔偿新标准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这次网友为啥“站”老师?责编:张葳
编辑:王先进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专家:周晓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