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中国铝业迎难得机遇 错过将是沉重打击,热点资讯,
近年来,中国铝业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其中,2012年中国铝业实现亏损竟高达82亿元。2013年,中国铝业凭借出售资产等手段摆脱了“ST”的命运。然而,进入2014年,中国铝业的盈利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今年一季度,中国铝业每股亏损0.16元,且预告其中期净利润继续亏损。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股价就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先行指标。翻看中国铝业近年来的走势,确实不堪入目。自2009年创出高点以来,中国铝业基本没有出现过有力的反弹行情。而反观其过去几年的盈利能力,却呈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
业绩亏损,中国铝业主要将问题归咎于电解铝产能的严重过剩以及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纵观相应的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呈现出中长期弱势的格局。直至近一段时期,相关价格才有所回升。因此,按照此要素分析中国铝业的盈利能力或许可以成立,但并非问题的真正根源。
全球经济低迷,需求减少,相应的价格疲软可以忍受。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层的发展思路却把庞大的中国铝业搞砸了。
首先,管理费用持续高居不下,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以2012年年报为例,在中国铝业蒙受82亿巨亏的同时,企业的管理费用却高达27亿元。再以2013年年报为例,当年企业通过出售资产等手段勉强获得9.4亿元的净利润,但当年的管理费用却高达26亿元。此外,企业职工的薪酬水平也是一个亮点。同样以2012年为例,当年中铝职工的薪酬达到51.43亿元,中高级别管理层的薪酬水平引发社会的关注。至此,沉重的费用支出对企业扭亏形成巨大的压力。
再者,中国铝业为应对主业单一,进而扩大亏损的局面,进行了多领域的疯狂进*。其中,中国铝业前几年大举进*稀土、煤炭等领域引发了热议。
2010年9月26日,中国铝业通过对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高调进*稀土行业。针对此举,当时中铝的管理层认为,借助多渠道的进*,可以改变企业的业务结构,以分散投资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虽然中国铝业是一家知名的央企,但是它对稀土等业务并无任何的经验。2011年以后,稀土价格一路下跌,导致全行业的持续低迷。至此,稀土领域的上市公司均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已于近日正式下文确认中国铝业公司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组建方案,中铝将以控股的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为整合主体,重点整合广西、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以及综合利用企业。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铝业也终于迎来了涨停的走势,并带动有色金属板块走出了大幅度飙升的行情。
依靠稀土突围,改变过去单一的主业结构是中国铝业发展的大方向。而凭借此次整合良机,中国铝业又有了一次走出危机的机会。
不过,笔者郭施亮认为,中国铝业要想真正走出危机,或许需要跨越很大的障碍。
实际上,稀土企业整合开始于2009年。而在2011年5月,管理层就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
直至今年的1月8日,管理层才确认形成以包钢集团、中国五矿、中铝公司、广东稀土、赣州稀土以及厦门钨业等6家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发展格局。期间,企业整合不仅需要突破利益集团的利益红线,而且还需要大幅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显然,这对企业来说,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务。
但是,随着国内外压力的叠加,实际上加快了整合的步伐,强化了改革的力度。因此,中国铝业可以借助稀土行业大整合以及国企改革等大背景加快自身的转型节奏。否则,如果错过这一次难得的机会,那么对中国铝业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责任:DF070)